在输液过程中,有时会出现滚针的情况,这可能会让患者感到惊慌和不适。但只要我们了解正确的处理方法,就可以妥善应对这一问题,确保输液的安全和有效进行。
一、了解滚针的原因
输液滚针,也称为针头脱出血管外,主要是由于以下几个原因引起的。首先,患者在输液过程中肢体活动过度,可能导致针头移位,从而滚针。比如,小孩子可能因为好动而不小心拉扯到输液管,成年人在输液时可能因为翻身、抬手等动作幅度过大而引起滚针。其次,血管条件不佳也可能导致滚针。如果患者的血管较细、较脆或者弯曲度较大,针头就比较容易滑出血管。此外,医护人员在穿刺时操作不当,如针头固定不牢固等,也可能增加滚针的风险。
二、滚针的表现
当出现滚针时,患者通常会感到输液部位疼痛、肿胀,有时还会看到局部皮肤隆起。如果液体渗入皮下组织较多,皮肤可能会呈现出青紫的颜色。如果不及时处理,滚针部位可能会进一步加重疼痛,甚至影响周围组织的正常功能。
三、正确的处理方法
保持冷静
当发现滚针时,患者首先要保持冷静,不要惊慌。惊慌可能会导致身体紧张,加重疼痛和不适。同时,要及时通知医护人员,让他们来进行处理。
停止输液
在医护人员到来之前,可以先关闭输液调节器,停止输液,以防止更多的液体渗入皮下组织。但不要自行拔出针头,以免造成出血或感染。
抬高患肢
如果滚针部位在手臂或腿部,可以将患肢抬高,高于心脏水平,这样可以促进血液回流,减轻肿胀和疼痛。可以用枕头或垫子将患肢垫高,保持一段时间。
局部冷敷
在滚针后的初期,可以进行局部冷敷。用冰袋或冷毛巾敷在滚针部位,每次冷敷 15 - 20 分钟,每天可进行数次。冷敷可以收缩血管,减少液体渗出,缓解肿胀和疼痛。但要注意避免冻伤皮肤,可以在冷敷物品与皮肤之间隔一层毛巾。
后续处理
医护人员到达后,会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处理。如果滚针情况不严重,可能会调整针头位置,重新穿刺在另一条血管上继续输液。如果滚针部位肿胀严重,可能需要拔掉针头,停止输液,并对局部进行处理。医护人员可能会用硫酸镁等药物进行湿敷,以促进渗出液的吸收,减轻肿胀。同时,会观察患者的身体状况,确保没有出现其他不良反应。
四、预防滚针的措施
为了减少输液时滚针的发生,患者可以采取以下预防措施。首先,在输液过程中尽量保持肢体静止,避免过度活动。如果需要翻身或活动肢体,要小心谨慎,避免拉扯到输液管。其次,选择合适的穿刺部位。医护人员在穿刺时,应选择较为直、粗、弹性好的血管,并确保针头固定牢固。此外,患者要密切观察输液情况,如发现输液速度变慢、局部疼痛等异常情况,要及时通知医护人员进行检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