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上门静点服务中,输液过程观察是保障患者安全和治疗效果的核心环节。
输液伊始,医护人员要密切留意穿刺部位的情况。查看针头是否顺利刺入血管,有无回血顺畅,同时观察局部皮肤是否有隆起、红肿或疼痛加剧的迹象。若出现渗液,可能是针头滑出血管或血管通透性增加所致,应及时调整针头位置或重新穿刺,以避免局部组织因液体外渗而受损,严重时可导致组织坏死。
在输液过程中,持续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至关重要。定时测量血压、心率、呼吸等,尤其是对于老年人、儿童、患有心肺疾病等特殊人群。例如,输液速度过快可能使心脏负担加重,导致心率失常或血压升高,这时就需要根据患者的耐受情况适当调整输液速度。若患者出现呼吸急促、胸闷等症状,可能是药物不良反应或输液量过多引发的心衰表现,需立即停止输液并采取相应急救措施。
观察患者的面色和精神状态也不容忽视。正常情况下,患者面色应保持红润,神态自然。若出现面色苍白、大汗淋漓、表情痛苦或烦躁不安,可能预示着患者身体出现不适,如低血糖反应、药物过敏等,要迅速查找原因并处理。
此外,还要留意输液管内液体的流动情况。检查输液管有无扭曲、受压,确保液体滴速均匀。若滴速突然变慢或停止,可能是输液管堵塞或针头堵塞,应及时检查并疏通,防止空气进入血管形成栓塞。
同时,询问患者的主观感受。了解患者是否有头晕、恶心、发冷、发热等不适症状,这些都可能是药物不良反应的表现。例如,患者出现发冷、发热,可能是输液反应,需立即停止输液,给予保暖、抗过敏等处理,并观察症状是否缓解。
医护人员在输液过程中应每隔 15 - 30 分钟巡视一次患者,做好详细记录,包括生命体征变化、患者症状、输液部位情况以及所采取的处理措施等。通过严谨细致的输液过程观察,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并处理,更大程度降低输液风险,确保患者在家中也能安全、顺利地完成输液治疗,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并保障身体健康。